跳转至

胡渊鸣访谈观后感

访谈链接

这是一份关于Meshy CEO胡渊鸣的访谈,全篇长达三个小时,但是有趣不枯燥,受益良多。

或许是自己也身在初创公司,对于访谈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约有更深入的感触。

道是相通的

胡提到从一开始做图形学太极转到做3D AI Meshy的转型其实不难,因为图形学本身很硬核,对于硬核的人来说,入局AI也不会遇到阻碍。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。AI作为一个爆发式的热点吸引了很多人,但是其实很多在AI界闯出名声的人并非是原教旨出身的AIer,例如胡是做图形学出身的,Kimi的苏剑林是数学出身的,我的导师是做电路出身的。这也让我感觉很多东西在各个领域是共通的,比如扎实的数学功底,coding的能力,以及work hard。而包括我在内很多的学生会觉得做AI了,之前在CS学的诸多技术恐怕是浪费了时间,现在的学习也往往会担心自己学的是不是不够AI,但是从这个观点来看,这类焦虑似乎是不必要的。

失败是常态

焦虑是个重要的话题,胡提到的做CEO最重要品质之一就是不害怕失败,但是我们这一辈人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感到焦虑,希望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是获得回报的,但是胡在访谈中提到努力就能获得回报,这完全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。比如我现在在初创,我也时常会想会不会找个地方去做research,去按部就班的搞一些论文是更加稳妥的道路。但是我现在感觉会更加重视experience而不是产出,未来读研的日子还有很多,但是跟随一次创业的脚步或许是此生仅有的机会,并且也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。

氛围or产出

不必要让大家都喜欢你,一个好的leader不一定是要大家都喜欢的,但是是一定能够提高产出的,胡认为很多做技术出身的人才到了管理层之后反而发挥不出优势,恰恰是因为和技术人员感同身受而太过于重视良好的氛围,而对团队的产出熟视无睹,这样实际上对团队不负责的,好的leader是需要被理解的,而不是需要被大家都喜欢的

谦逊和成长

厌恶以前的自己,胡提到他每三到六个月都会“杀死”一次自己。对我而言,我非常厌恶自己未来会变成那种思维固化的大人,确实人越是成长往往越是偏信自己的经验和结论。仔细想来,从学识上来讲我确实要超越数月前的自己,但是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是否有足够的成长和变化,这个更是值得我去反思。